爸妈没文化,你尽力就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结构学 Author 觉悟者
一条25岁的年轻生命的远去,再一次让所有人警醒:不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脆弱,而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处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动荡。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时代转型所触发的动荡和压力都被传导给了他们。本来他们的父母应该成为他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离墙,但他们的父母自己也没有应对外部急剧变化的世界的能力和心里准备,只好把所有的挫败和不顺心都转移给了他们。对自己有多失望就会对他们有多么高的期待——这种逆天改命的期待和对未来感到无限恐惧的焦躁,会通过生活中的争吵和毫无征兆的惩罚,以及言语暴力和抛弃的威胁传导到这些孩子身上。让他们本来就出于失衡状态的精神结构进一步的失衡,也对周围的一切更加的无所适从。
这一代人主动选择涌入一线城市,明明无法立足也不愿意离开。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父母和成长环境的逃离。有一个这样的漫画:三个父母趴在墙上对下面的孩子喊,让他们爬上来。第一对父母一边鼓励,一边往下递梯子;第二队父母一边鼓励,一边往下丢绳子;第三对父母什么都没往下递,只是在破口大骂:蠢猪,这都爬不上来!大多数普通人对应的应该是第三种——漏屋又遭连阴雨,不但无法递送任何东西来去拉一把,也没有任何鼓励,还会附加冷嘲热讽的打击和伤害。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即便是看不到未来,也选择在大城市里年复一年的耗着,究其原因是远方的家给自己的压力,甚至比北上广深的快节奏和高成本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更大。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诸多会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的事都与结婚息息相关。只要他们不结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就还能从容的在一线城市生活下去。即便是无法占有生产资料,也至少能营造出一种自己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的假象来暂时的麻痹自己。这种麻痹或许会让外人觉得好笑,但对当事人而言,已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这个时代的女性,越是背后空落落的,越是自己各方面也不太好,越是缺乏本钱,就越会恐婚恐育。有时候她们为了缓解这种不安带来的恐惧,会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匹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被迫无奈和走投无路。因为这样的人没有退路,也缺乏指引——用自己仅有的青春摸索出一点门道的时候,一切又都时过境迁了。这种尴尬和无奈在外人看来比较可笑,而独自回味的时候又无比心酸… 不管是恐婚还是恐育,都是对自身状况和自身处境进一步恶化的担心和恐惧。她们就如同徒手攀岩,爬到陡峭的半山腰的人——往回看是极力逃离的深渊,往前看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追求当下的愉悦就是她们唯一能够给自己营造出轻松和自主幻觉的方式。
强烈推荐读懂《A525:你误会了男孩要穷养和女孩要富养!》一文中阐述的原理。人的精神结构被最初的生存环境所雕塑,这种雕塑决定自我判断的基本模型和自己与外部所建立的连接的基本模型。后续的一切关系和判断都是在这种基本模型上进行扩展。然而,这种最初的雕塑往往由不得你,而取决于你的生存环境以及你的生存环境中拥有最高权重的支点人物。许多人的父母在那个阶段不仅无法成为减震器,反而会成为破坏稳定性的放大器,甚至源头!所以说,投胎是个技术活,选人同样是个技术活。绝大多数人既不善于投胎也不善于自救,还不善于识人、选人并把握住合适的人。
如果自身的处境和状态非常糟糕,尽量的避免成为别人的父母,虽然不近人情,却是很负责任的行为。当然了,这需要持续的通过理性克制住本能。如果实在忍不住,就必须要接受命运的安排——自己都办不到的事,却寄希望于孩子或者另一半,往往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和落空的循环打击下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也越来越情绪化。抱着知足常乐之心,对孩子说一句:爸妈没本事,也没啥文化,你尽力就好!这往往会比什么鼓励和期待都强千万倍。对自己的另一半抱着这样的态度:我自己都无能为力,也就没资格对你有任何要求和期待,你尽力就好。这也是这种处境中最好的生存策略,反而能够避免无穷无尽的撕扯、愤怒和哀怨。
千百年来,中国人总是通过以筹划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当下的一切都与久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息息相关。当长辈在批评晚辈的时候,都以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为自责的理由。在做一个重大的决策的时候,也总把为子孙后代考虑作为决策的依据。自己的生命就是承前启后的一个节点,个人的感受和当下的生活似乎不重要。这种千百年的传统惯性正在走向破碎,因为我们的社会基础结构正在从两千多年前的农业社会大步流星的向工业社会迈进。就如同摩天大楼和平民窟都同时存在于现代城市中一样,人的分流已经不可避免。只能接受它、顺应它、也理解由此衍生出来的一切!好好读一下《A518:既双减又提高考试难度,要干啥?!》和《政权的本质:生命体实现存续的工具!》就什么都明白了!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